新西兰2019年7月1日起执行
从今年7月1日起,无论商超大小,包括服装店、dairy店等零售业,将全面禁止一次性塑料购物袋;
环保部已经发文件确认,对于违规情节严重、劝说无效者,最高罚款是10万纽币!
韩国2019年1月1日起执行
韩国环境部在官方网站发布声明说,根据“关于节约资源及促进资源回收利用法律修正案”,自2019年1月1日起,韩国2000多家大卖场以及1.1万家店铺面积超过165平方米的超市,将全面禁用一次性塑料袋。
除鱼类和肉类等必须用塑料袋之外,相关大卖场和超市只能为顾客提供环保购物袋、纸质购物袋、可回收容器等盛放物品。如果被发现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商家将被处以最高300万韩元(约合2700美元)罚款。
智利2019年2月3日起执行
2018年8月3日,智利正式颁布“禁塑法”,禁止全国所有超市、商铺向顾客提供塑料袋。智利由此成为拉美首个全面禁止商家向购物者提供塑料袋的国家。
“禁塑法”规定,从2019年2月3日起,所有大型超市、商场不得再向购物者提供免费或收费塑料袋,对每个违法提供的塑料袋,最高罚款370美元;2020年8月3日起,智利将全面“禁塑”。
法国2020年起执行
7月12日,法国《欧洲时报》报道称,巴黎市议会近日投票通过的一项决议规定:从9月开始,各大市政公共机构比如学校、养老院、体育场和博物馆等,将逐渐禁止使用塑料吸管。
法国2016年起就禁用了厚度低于50微米的一次性塑料袋。此外,法国政府将于2020年开始全面禁用纯塑料的一次性餐具,取而代之的将是可降解袋和可堆肥袋。
欧盟成员国2021年起执行
科技日报柏林2018年10月24日电(记者顾钢) 欧盟议会24日投票,批准从2021年起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产品,以遏制日益严重的塑料废弃物对海洋和生态环境的污染。
根据提案规定,从2021年起,欧盟将禁止生产和销售一次性餐具、棉签、吸管等一次性塑料制品,这些用品将由纸、秸秆或可重复使用的硬塑料替代。
塑料瓶将根据现有的回收模式单独收集,到2025年,要求成员国的一次性塑料瓶回收率达到90%。
澳大利亚2018年7月1日起执行
从2018年7月1日起,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和西澳大利亚州禁止零售商向顾客提供一次性超薄塑料袋。自此,澳大利亚八个行政区仅剩新南威尔士州还没有实行禁塑令。
根据昆士兰州的规定,零售商如违规提供厚度不超过35微米的一次性超薄塑料袋,可能将会面临最多6300澳元(折合人民币3万元)的巨额罚款。
澳大利亚最大的连锁超市企业伍尔沃思,从2018年6月20日起,在全国1000家门店停止向顾客提供一次性塑料袋,顾客购物时需自备购物袋或者购买可循环使用的环保塑料袋。
印度2022年起执行
6月5日,世界环境日当天,印度总理宣布,计划2022年前消灭所有一次性塑料产品。
印度第二人口大邦马哈拉施特拉邦的“限塑令”在6月23日正式生效。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称,限塑令生效后,监察员开始频繁出现在城市街头,毫不留情地给违规商家开罚单。6月24日,仅该邦首府孟买一地就有80多个商家被罚,罚金高达40万卢比。
英国2019年1月起执行
今年1月,英国首相特蕾莎·梅宣布将不遗余力地全面禁塑,除了征收各种塑料制品税费、加大对可替换材料的研发,还计划在2042年前消除所有可避免的塑料垃圾,包括塑料袋、饮料瓶、吸管和大部分食品包装袋。
除了政府,英国女王也表明了自己强烈的禁塑决心,她要在所有皇室的地盘上全面禁止使用塑料吸管和塑料瓶。
澳门特区销售数量超量完成
澳门特区行政会14日公布,已完成讨论《限制提供塑料袋》法律草案,建议对零售行为中提供塑料袋实行“胶袋收费”的管制措施,由商户收取每个胶袋1澳门元的费用。
法案建议在零售行为中,必须以有偿方式向他人提供塑料袋,且须就每个塑料袋收取由行政长官已公布于《特区公报》的批示订定的价金。
法案设定例外情况,尤其是基于卫生及安全理由,规定用于盛载未事先包装的食品或药品、非气密包装的食品或药品、应保持在冷热状态的食品或药品、在机场禁区内受携带手提行李安全限制的货品,得以无偿方式提供塑料袋。
法案同时建议由环保局负责监察法律的遵守情况,如违反限制提供塑料袋的有关规定,科澳门币1000元罚款;如违反合作义务,科澳门币1万元罚款。
另外,法案建议,为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及推动减少提供塑料袋的情况,法案规定须在零售场所的显眼处张贴有关提供塑料袋的宣传品。
冰岛2021年起执行
据《冰岛评论报》1月31日报道,冰岛环境部长GuðmundurIngi Guðbrandsson在冰岛议会提出新法案,将在2021年之前禁止使用塑料袋。如果该法案通过,将不允许企业免费向客户提供塑料袋。到2021年,将不允许企业分发任何塑料袋,无论是免费还是付费。
商家仍然可以在商店货架上出售塑料袋,但禁止在结账点出售塑料袋。
该法案规定,从2020年初开始,个人每年平均使用塑料袋不超过90个,从2026年开始不超过40个。
拟议的法案比欧盟关于减少塑料袋使用的指令更严格。欧盟允许各国从禁令中豁免最薄的塑料袋,而冰岛则不允许。
华盛顿州2020年起执行
华盛顿州的限塑令,最迟从2020年起,超市里将不再有一次性塑料袋的身影了。
据悉,除了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袋以外,该法案还要求再生纸袋至少含有40%的再生材料。不过,商店内使用的某些一次性塑料袋将免于禁令,包括包装水果、蔬菜、散装食品和肉类的塑料袋,以及用于螺丝等松散的散装物品的袋子。另外,可堆肥的手提袋也将在被禁止使用的名录里,但商家如果在店内使用可堆肥塑料袋的话是可以豁免的。
如果该措施最终在州立法机构获得一致通过,商家只有一年的时间用完他们现有的一次性塑料袋库存。如果到2020年出现违反限塑令的情况,商家将面临250美元的违规罚款。
澳洲霍巴特2019年3月起执行
据澳洲广播公司报导,霍巴特成为澳洲第一个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的城市。企业如果使用一次性塑料,可能会被处以高达1300澳元的罚款,当地居民都非常赞同和支持此一政策。
从今天开始,霍巴特将逐步取缔一次性塑料,议员Ben Harvey通过该章程并作出修正,罚款将于2020年12月生效,好让企业有时间调整。
并且这个条款针对的不仅仅是塑料吸管,任何石油基塑容器,比如一次性杯子、吸管、餐具、调味汁包装这些都是被禁止的。
巴西销售数量超量完成
巴西圣保罗(São Paulo)市议会首轮投票通过了禁止在该市供应塑料吸管的新提案。
法令规定,圣保罗市政府禁止商家在旅馆、餐厅、酒吧和面包店等地供应塑料吸管,同样适用于夜总会、歌舞厅以及各类音乐会等活动场所。商家可选择供应再生纸吸管、可食用吸管或可生物降解吸管,所有吸管均需单独包装并使用相同材质的包装袋。
商家第一次违反规定时将收到政府警告,第二次罚款1000黑奥,第三次罚款翻倍,以此类推。若商家违反规定次数达六次以上,则除行政性关闭外,政府还将对其处以8000黑奥的罚款。
此外,圣保罗州立法机构也收到一项禁止全州供应塑料吸管的提案。该提案规定对违反法令者处以500到5000黑奥不等的罚金,需在议会成员们讨论后接受全体投票,再交由州长进行最终裁决。
据统计,目前该州已有6个沿海城市禁止供应塑料吸管,其中包括桑托斯市(Santos)、瓜鲁雅市(Guarujá)、伊利亚贝拉市(Ilhabela)、乌巴图巴市(Ubatuba)、圣塞巴斯蒂昂市(São Sebastião)和卡拉瓜塔图巴市(Caraguatatuba)。
中国国家发改委19日发布消息称,该机构与中国生态环境部已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提出积极应对塑料污染,有序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积极推广可循环易回收可降解替代产品,增加绿色产品供给,规范塑料废弃物回收利用,建立健全各环节管理制度,有力有序有效治理塑料污染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在生产端,《意见》明确禁止生产和销售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购物袋、厚度小于0.01毫米的聚乙烯农用地膜。禁止以医疗废物为原料制造塑料制品。全面禁止废塑料进口。
到2020年底,禁止生产和销售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签;禁止生产含塑料微珠的日化产品。到2022年底,禁止销售含塑料微珠的日化产品。
在使用端,《意见》要求,到2020年底,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城市建成区的商场、超市、药店、书店等场所以及餐饮打包外卖服务和各类展会活动,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集贸市场规范和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到2022年底,实施范围扩大至全部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区和沿海地区县城建成区。到2025年底,上述区域的集贸市场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
《意见》还对一次性塑料餐具的使用作出限制。明确到2020年底,中国全国范围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区、景区景点的餐饮堂食服务,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到2022年底,县城建成区、景区景点餐饮堂食服务,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到2025年,地级以上城市餐饮外卖领域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消耗强度下降30%。
非洲是全球禁塑力度最大的地区之一。飞速增长的塑料垃圾给非洲带来了巨大的环境问题和经济社会问题,威胁着人民的健康安全。
非洲普遍推进禁塑令
截至2019年中,非洲55个国家中已经有34个国家颁布相关法令,禁止一次性塑料包装袋的使用或对其征税。
卢旺达早在2008年,就开始全面禁止塑料袋的使用,并通过减税鼓励回收,至今已累积十余年的禁塑经验,不单单在非洲,在全球都是包装塑料污染防治中提及率最高的“模范”国家。
肯尼亚则在2017年8月正式实施“全球最严”禁令,禁止使用、制造和进口所有商用和家用塑料袋。违者面临一至四年监禁及最高400万肯尼亚先令(约合人民币27万元)的罚款。2018年6月初,继全面禁止塑料袋后,肯尼亚政府进一步宣布,将在2020年6月5日前,在指定“保护区域”对所有一次性塑料用品实施禁令。